微塑料是近年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環境問題。2016年,聯合國環境大會把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問題等同于全球氣候變化等全球性重大環境問題。一般來說,微塑料是指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不可降解于海洋生態環境中,不僅出現在全球海洋、河流等自然水體中,還可以通過生態循環,進入動物體內、飲用水中,甚至可進入大氣循環。與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對于環境的危害程度更深。
關于微塑料的形成路徑,研究證明,家用洗衣機排出的廢水是其中一個重要源頭。研究指出,每洗一件衣服,就會沖洗掉1900多根與微塑料殘片一致的微纖維。因此,紡織服裝產品使用的不同纖維,在海洋環境中的降解性,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

“2018年11月30日,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王菊英副主任表示,不管是在海水中,以及海底和海底沉積物當中,都發現有微塑料的存在。”
羊毛作為天然纖維,無論是未經處理的羊毛,還是經過變性處理具有可機洗功能的羊毛,都具有很好的生態降解性,是對陸地生態友好的纖維。而一旦羊毛纖維進入淡水系統和海洋,將會發生什么?近期,新西蘭皇家農業研究所的科學家開展了相關研究。
科學家們的研究目標是測量羊毛和對比纖維在海洋環境中的生態降解率,他們選擇了由美利奴羊毛、可機洗羊毛、再生纖維素纖維、聚酯、錦綸和聚丙烯等不同纖維成分的輕質面料。研究首先模擬了家用洗衣過程釋放纖維的路徑,在測試之前,對面料試樣重復洗滌以模擬部分服裝壽命,并切碎面料試樣以消除織物結構影響的干擾。然后,將切碎制成的試樣置于同樣的模擬海洋生態的海水器皿中,放置90天時間,觀察不同纖維在海水中分解的情況。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法(EDX) 檢測各器皿海水中纖維殘留物的形態和含量,從而確定纖維的生態降解率。纖維的生態降解率為相對值,以已知的易于生物降解的樣品為“陽性對照”測定。該實驗中牛皮紙紙漿為對照樣品。研究人員測量了每種纖維類型的三種樣品相對于對照樣品的平均生物降解率。
可機洗羊毛纖維(左圖)和聚酯(右圖)在90天實驗中分解狀態
纖維類型
生物降解率%
對照(紙漿)
100
羊毛
20.3
可機洗羊毛
67.3
再生纖維素纖維
64.5
聚酯
6.3
錦綸
0.8
聚丙烯
1.8
表:不同纖維類型的生物降解率
研究結論
☆ 未經化學改性處理的羊毛和可機洗羊毛在海洋環境中容易降解,再生纖維素纖維也是如此;
☆ 合成纖維幾乎沒有產生生物降解;
☆ 可機洗羊毛比未經處理的羊毛降解速度更快(可機洗羊毛的纖維經改性處理,鱗片層被剝離,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
☆ 沒有證據表明在機洗處理中使用的聚酰胺樹脂造成微纖維的污染。
匯總整理源自:新西蘭皇家農業研究所
客服:400-616-3535
電話:0512-63365510
傳真:0512-63341238
微信:szylfg_public
地址:蘇州市吳江區太湖新城菀坪社區開發東路9號
掃一掃 關注我們